前段時間,有媒體爆料
黃記煌食品不衛生事件后議論紛紛。還有臥底記者暗訪黃記煌深圳車公廟分店,曝光了該店后廚的部分細節:辣椒等食材掉在地上,撿起來直接上桌;食材不清洗直接做底料;廚師用菜刀拍蒼蠅,更有甚者手捏蒼蠅后直接炸餅。黃記煌在全國有500多家分店,此次臥底視頻曝光,立馬引來一片輿論聲討。
負面輿情對食品行業的影響有多大?
對于某些食品安全事件,網絡輿情會對公眾的食品消費產生一定的影響,但影響相對有限。豬肉、奶粉在日常生活中消耗量較大,雖然發生了相關的食品安全事件,但公眾的可替代性選擇并不多。
在“互聯網+”的新經濟形態下,傳統產業迎來換代升級,食品行業也不例外。食品網購平臺的崛起,進一步消減了食品消費在時空上的障礙,使老百姓食品消費方式趨于多元化。然而,事物都具有兩面性,消費者在享受網購食品所帶來的便利同時,也面臨諸多的食品安全消費風險。
如果說網購食品是網絡環境下食品消費方式改變的產物,其所影響的還只是特定的消費群體。那么,由各種食品安全事件所引發的、并通過互聯網表達與傳播的多種意見、情緒、態度的總和—食品安全網絡輿情,則會對公眾的食品消費產生更為廣泛與深遠的影響。近年來,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,大量驚訝、憤怒甚至無奈的情緒夾雜在食品安全信息中,通過網絡快速傳播,影響公眾的食品安全風險認知與評價,導致公眾對食品安全狀況滿意度的持續低迷。
滿意度低,是否意味著老百姓的食品消費一定受到很大影響呢?一般來說,食品安全風險感知影響食品消費,當某類食品產品出現安全問題時,公眾選擇該類食品產品的意愿便會降低。那么,當受到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的影響時,公眾是否真正能夠做到用腳投票?
《中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發展報告(2014)》研究小組以黃浦江死豬事件和新西蘭毒奶粉事件為例,通過問卷調查分析食品安全網絡輿情對食品消費的影響。結果顯示,“黃浦江死豬事件”對購買豬肉意向的影響程度,分別有20.09%和9.98%的受訪網民表示“較大的影響”和“很大的影響”,22.57%和27.92%的受訪者表示“一般影響”和“有些影響”,19.44%的受訪網民表示“沒有影響”。而“新西蘭毒奶粉事件”對購買國外進口奶粉行為意向的影響,22.12%和10.51%的受訪網民表示“較大的影響”和“很大的影響”,26.06%和19.68%的受訪網民表示“一般的影響”和“有些影響”,21.63%的受訪網民表示“沒有影響”??梢?,“黃浦江死豬事件”、“新西蘭毒奶粉事件”對大部分受訪網民的購買意向產生了影響,但影響程度并不是很大。
這個調查結果有些出乎意料,但與現實情況并不矛盾。比如去年的上海福喜事件,肯德基、麥當勞、必勝客等多家知名國際連鎖快餐企業牽扯其中。事件發生之后立即成為網絡的熱點,大量網民在網絡上傳播事件相關信息,表達自己的態度與意見,甚至通過發表過激言論發泄情緒。然而,雖然現實中肯德基、麥當勞等快餐店的營運受到影響,但仍有不少公眾還是選擇到這些快餐店用餐。
上述調研結果及事例表明,對于某些食品安全事件,網絡輿情會對公眾的食品消費產生一定的影響,但影響相對有限。比如豬肉、奶粉在日常生活中消耗量較大,雖然發生了相關的食品安全事件,但公眾的可替代性選擇并不多。上海福喜事件的涉事企業均為國際知名快餐連鎖企業,這些企業在長期的經營發展過程中建立了較為堅實的顧客基礎,而國內快餐企業還有待進一步發展,因此公眾的可替代性選擇也不多。
不過,雖然這些事件對公眾的食品消費影響并非很大,但這種與公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還是需要給予更多重視。
一方面我國的食品工業發展不充分、面臨的問題多、任務艱巨,而諸如地溝油、瘦肉精、奶粉等事件會降低公眾的食品安全滿意度,并打擊其對國內食品市場的信心,減少對國內食品產品的消費,從而對國內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,甚至給相關食品行業帶來致命性的打擊,我國乳制品行業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。另一方面,這些食品安全事件通過網絡的迅速傳播會產生極其廣泛的社會影響,容易引發社會的食品安全恐慌心理,甚至威脅社會穩定。
這幾年,關于食品安全的負面問題一直在發生,希望監管部門能加強對食品行業的審核,讓人們吃的每一口都是衛生的。